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研究 >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 时间:2017-08-1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城市社会建设在取得辉煌成绩、促进人口流动的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治安问题,如城市中的群体性事件和各种违法犯罪问题,从而给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城镇化给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带来的是双重影响,看到正面影响的同时,其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加强城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综合治安社会秩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城镇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经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针对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治安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城市体系的建设以及加强城市治安管理,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一、有关概念的定义

(一)城镇化及城市化,都市化。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镇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是城市社会或城市物理环境、空间进一步膨胀,并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状态或过程。

(二)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建设和维护城市治安秩序,城市政府部门及其公安机关依法进行的对城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运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处理。

二、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城市的发展作用非同小可,但其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城镇化发展与社会治安管理问题二者的关系

一般来说,由于城市是人口、财产和各类物品的聚集地,因此,因为侵害人身、财物而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和灾害事故的概率均高于农村地区,而且常常表现为城市越大,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就越显得复杂。城市中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其基本上包含有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犯罪活动。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仅意味着大量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涌入,还加速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出现,从而对城市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造成了威胁。大量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一方面促进了新城镇的形成,另一方面还扩大了城市的用地空间,改变了城市原有居民的生活环境。就城市的治安防控来说,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过分密集,使得人们的心理空间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的土地利用也更加紧张,人们在住进高楼大厦的同时也更疏于往来交流,从而使得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为淡薄和陌生。其次,人口的频繁流动和大量增加也使得城市人口住房和就业难度不断增加,相比于农村来说,城市中的人们更显得陌生、自私、麻木和缺乏责任心,这也使得城市中的社会治安问题更为严峻;最后,由于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娱乐场所和繁华商业店铺,这就为各类犯罪活动的滋生、隐藏提供了条件。此外,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都会导致大量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

(二)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1.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大中小城市也相继开展城市创建工作,打造新型城市,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各地新建的文化广场、健身广场、以及多种形式娱乐活动等,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提升和推动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2.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由于城镇化的进程大大拓展了劳动者的活动空间,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农业,进入城市从事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城市的加速发展,使得大批个体工商户、工业企业、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劳动力的转变,既拓宽了就业,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3.促进了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原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被打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2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8亿人,两者合计8.2亿人。此外,农村的新农村医疗合作几乎覆盖了所有农村人口,过去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社会保障近于空白,目前虽然水平很低,但基本上做到了农村全覆盖,是一个重大的成就,使城市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4.城镇化的进程也是推动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不断向城市人口渗透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法理社会不断扩大。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都能够自觉遵法、守法,为实现依法治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镇化进程中对社会治安管理正面效应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体现,从根本上讲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政策的建立和完善,但是,也要看到城镇化对社会治安管理的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1.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快违法犯罪案件上升,城市中外来人口犯罪活动高发。群体性事件在规模和数量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群体性事件以非暴力性事件为多,大多表现为群众的集体上访事件,但正在逐步向暴力化发展,一般性的群众聚集事件逐步演变成暴力冲突的几率正在急剧增长,如在1993年全国共发生群体性事件8700起,而在2003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6万起,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高达19.4万起,而其中约有一成最终演变成了暴力冲突。当前在城市中频繁犯罪规律告诉我们,犯罪的发生与经济水平成正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内,犯罪案件将迅速上升。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动、转移、集中到城市,在当前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剧烈,利益关系不平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互相荡涤,社会管理机制滞后的背景下,城市犯罪率的上升仍将难以避免。城镇化过程中,人、财、物向城市集中,使城市成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也把犯罪分子引到了城市,使其成为犯罪的侵害目标。

2.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日益膨胀,导致伦理道德出现危机,对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冲击。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变化,一切向钱看,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观念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理想信念。社会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体系也在发生变化,导致伦理道德产生危机。伦理道德的滑坡,会使得矛盾纠纷更多更复杂,社会治安管理压力更大。近年来,我们明显感到社会宽容度降低,经常出现一些小事引发无限度的扯皮事件,民警们常常为处理这些纠纷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较多的区域治安防控体系不健全,治安安全隐患明显突出。

    3.城镇化加快了城市家庭功能的单一化趋势,出现大批的“留守家庭”,不利于社会治安管理。在我国特别是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年轻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涌入城市,一些村庄大多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以及年幼的儿童,大量的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一大难题,年幼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令人担忧。农村的教育、医疗及配套生活设施远远赶不上城市,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出现两级分化。这使得一些人心理失衡,加之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老人、儿童,给违法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使得社会稳定管控难度加大。因此,要合理均衡二者的关系。

 三、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治安管理恶化现象及其根源。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城乡二元制人口管理机制下,政府部门急功近利,未遵循市场经济的自身发展规律,漠视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具有明显的分治特点,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明显落后于城镇化进程,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大量流动人口流出农村、进入城市,成为社会管理的空白地带,但由于二元制的原因,导致这些人口无法顺利成为城市居民,也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方面的公共服务,又无法再回到农村去,从而流民化,成为影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原来附着于土地上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在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着较大差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绝对不应当是让资本自由下乡,而是要保护农民的土地基本权利,这是他们最后的保障!在许多城市,政府部门为了追求所谓的城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违法强制征地拆迁制造和积压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为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村的土地无可避免地被征收、被征用,土地成为城镇化所必须的宝贵资源。但有些城镇化“变味”成了大拆大建和“圈地运动”,存在严重的数量众多的违规征地拆迁现象,产生了一些相关的社会问题。这种以土地为突破口和取向的城镇化,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权利的情况,强迫征地、暴力拆迁等字眼时常见诸媒体。征地拆迁“被自愿”,补偿明显偏低,社保、医疗、就业等保障的得不到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措施的配套不到位,利益分配被弱化等行为,成为群众不断上访,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城镇化应当首先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稳定的就业或者失业保险;二是住房问题要得到合理的解决。城市地价远远高于农村宅基地地价,这个由谁来支付?进城农民是无法支付的,国家也无法支付。农民进城谈何容易?即使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谈不上完成了城镇化,因为这是一帮失业的居民,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未来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没有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城镇化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工业化和商业化来提供就业,由就业将劳动力安排在企业的附近,农民才可能安心发生转移。大量的农民如果得不到城镇化的好处,他们首先会反对出卖土地。我们30年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土地均分,家庭承包,所有贫富分化不是发生在土地上的,所以农民对其他方面的贫富分化还能基本接受。一旦在土地问题上处理不当,很可能出现农民失去了土地,但又没有获得城镇化所应有的保障,那时,将可能出现大量失业失地农民,这个后果谁能承担?所以,城镇化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自身发展规律,不能急功近利。

四、化解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的出路:依托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发展小城镇,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和必经阶段,也是农村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发展小城镇建设、化解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带来的社会治安负面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城市的治安防控意识,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据调查显示,由上海市外来人口的流动量和犯罪率的日益上升看出,城市中外来人口犯罪活动的高发与城镇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来流动人口犯罪案例的频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外来人口大都以青壮年为主;外来流动人口来城市之后主要以从事务工经商为主,他们来城市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外来流动人口的户口基本上都为农村户口。由城市外来人口的犯罪活动可以发现,在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人员中,未婚者的犯罪率常常要高于已婚者,而且犯罪活动的高发区域为城乡结合部,犯罪人员以进城农民为主。外来流动人口从事的犯罪活动主要为盗窃、凶杀、抢劫和诈骗等,而在这些犯罪形式中以流窜作案给城市社会治安带来的危害最大。由此可见,城镇化的发展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提供了方便,但也是导致城市犯罪活动增加的重要原因。

2.解决好城镇化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关键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根本在群众。在主导力量上,以基层组织为重点,要始终把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不断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探索与新建新型社区相适应的农村管理服务新模式,同时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建设试点,把社区建设成为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发展模式和路子,那就是:依托农村城镇发展和乡镇工业的发展,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形式,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提高城镇化程度。可以说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的路子,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应“以农村城镇为依托,以乡镇企业为支撑点,构筑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结构”,走这条路子,不仅符合农村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对近几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把推进城市网络化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3.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社会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培育公民意识,落实公民权利,鼓励和引导公民依法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方法上,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推动各部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主导力量上,以基层组织为重点,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始终把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不断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按照城镇、乡村、乡镇企业内部这“三大块”层次渐进,依托产业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4.深化依法治市经验,强化宣传引导,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中的各类不安定因素。要完善依法治理机制,加普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推动依法治市不断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执法标准化管理规范办案自由裁量权,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各级组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此外,政府和公安机关等部门还要增强自身的预警能力,加强对城市治安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定期排查,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和化解不安定因素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责任人身上,以保证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理。

总之,城镇化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会带来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巨大变化。但是这些积极的变化和影响并不是免费的午餐,需要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制度完善加以保驾护航。针对当前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群体性事件等社会治安问题,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等部门要积极加强城市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从而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发展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成为反对城镇化的借口。应对之策是主动破解城镇化面临的难题,最大化地释放城镇化的正能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所具有的深化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果需要合理的规制以破除行业垄断、地区垄断和部门垄断,需要破除技术、资金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城镇化带来的消费需求的扩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破除市场要素自由配置的障碍,而且需要保障劳动者、技术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形成共享的利益格局,促进大众消费能力的提升;城镇化过程中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以人为本,照顾民生,保护中下层群众的生活,弥合社会鸿沟;城镇化带动群众参政议政能力的提升,要求政治改革呼应这种变化,循序渐进开放政治程序,吸纳广大群众进入政治体系中来,尊重公民自我治理的能力。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林.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治安问题的系统性风险及防控.公安研究.2011(7)

2】陈纪州.瑞安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安问题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2(6)

 本文作者联系方式:

曾向前,电话:13574553301  邮箱:14839243@qq.com

段亚敏,电话:18578759187  邮箱:1006435188@qq.com